近期,海南科技职业大学2024年辅导员工作考核圆满完成,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,海科大学工处推出“优秀辅导员”系列展示,分享他们与学生们共同成长的动人故事,让我们来一睹他们的风采!
刘晓鑫
刘晓鑫,黑龙江人,女,汉族,中共党员。现任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城建学院专职辅导员兼学工本科部组长。
刘晓鑫老师以“有志者,事竟成”为座右铭,秉持“育人、树人、立人”的教育哲学,以“春雨润物”之耐心深耕学生思想根基。她通过主题班会、学业规划与心理关怀等多维实践,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独立人格,赋能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创新构建“民主化管理+书信沟通+过程守护”育人模式,以数据化追踪验证“慢变量”教育的长效价值,推动班级学风优良、学业成绩优异、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升。她突破传统教育局限,将学生个体差异转化为教育生态的多样性资源,以“过程守护型”师生关系为非线性成长预留空间,为破解教育焦虑提供了结构性答案,诠释了教育本质的温暖力量。这种实践既是对教育公平的动态赋能,也是对教育长效性的深刻诠释。
01以青年为主体,筑牢思想根基
作为一名辅导员,刘老师秉持“育人、树人、立人”的教育理念,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。首先,她以“育人”为核心,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精神,帮助学生拓宽视野,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全球视野,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基础。
其次,她以“树人”为目标,注重学生道德观、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塑造,通过实践与引导,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人文修养,使其成为品德高尚、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。
在此基础上,她践行“立人”理念,鼓励学生发现自我、认识自我,激发其内在驱动力与创造力,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与未来,培养独立人格与自主发展能力,助力每一位学生成为热爱生活、追求卓越的有为青年。
02以学生为中心,使教育润心无声
刘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,注重日常管理的细致化与人性化,致力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与生活环境。
主题班会与学业指导:定期召开主题班会,营造优良学风,为学生提供考研、考编等职业规划建议。目前,所带班级无学业预警,到课率达98%以上,毕业班技能证书获得率达95%以上,学生在专业竞赛中获奖40余项。本学年共表彰三好学生3人、优秀学生干部2人、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3人,以及海南省优秀贫困大学生2人。
谈心谈话与心理关怀:本年度累计与学生谈话500余次,用心倾听学生心声,化解师生矛盾,改善学生学习与生活态度。
宿舍走访与生活关怀:每周走访学生宿舍4次,细致了解学生生活情况,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。
班级学生干部建设:每周召开班长例会,定期考核班委,严格要求学生干部,对不称职的班委及时调整,确保班级管理高效有序。
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和温暖关怀,刘老师不仅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,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独立性,助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。
03创新管理模式,搭建心灵桥梁
刘老师注重班级管理的科学化与人性化,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班级凝聚力与学生参与感,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。他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规班纪,并组织学生签署姓名及按手印,增强规则认同感与责任感;建立每生每课的考勤档案,随时调取学生到课情况,每周汇总到课率,及时批评教育旷课学生,该方法因公平高效被学院推广;将班级成员分为若干小组,由班委担任组长,分工明确、责任到人,提升班委组织能力与班级工作效率;每学期初与期末通过书信与学生交流,引导学生表达内心想法并认真回复,拉近师生距离。通过这些措施,刘老师不仅提升了班级管理效率,还以温暖的关怀与细致的引导,助力学生成长为自律、自省、自信的新时代青年。
刘老师以“春雨润物”的耐心诠释教育的长效性,将育人过程视为播种者与土壤的对话,既关注即时成果,更重视潜在生机。她突破传统教育追求即时反馈的局限,构建“过程守护型”师生关系,为学生的非线性成长预留空间。通过分层教学和项目式学习,她为不同成长节奏的学生提供适配的发展路径,将学生个体差异视为教育生态的多样性资源。在教育内卷化加剧的背景下,刘老师的实践展现出独特的“反脆弱性”,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追踪长期发展轨迹,用数据证明“慢变量”教育的长效回报。这种教育实践在教育社会学层面具有镜鉴意义,为破解“教育焦虑”提供了结构性答案,为教育公平注入了动态内涵,为教育回归本质提供了温暖而有力的注脚。
获奖经历
2023年度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
浏览量: 139